3.1畢業生核心能力能涵蓋IEET規範3核心能力
本系在自我評量過程、具體成果以及持續改善的計畫
本系之畢業生核心能力與IEET規範EAC之核心能力之要求之關聯表如表3-1-1所示,顯示本系所訂定之畢業生核心能力確實能夠涵蓋EAC核心能力的要求。而其評量方式及檢討機制主要依據畢業生問卷、教師教學自我檢視、課程成績分析檢討、教學意見調查及學界業界等問卷等回饋機制來分析檢視本系之課程規劃是否符合本系所訂定之教育目標及學生核心能力。經由問卷分析得知結果之後,本系即召開系課程委員會、系招生會議、系所務會議及校外IEET諮詢委員等檢討機制,以期修訂本系課程,使得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更能符合本系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相關之評量機制與持續改進計畫,以下依序論述。
核心能力評量方式及檢討機制
※本系在自我評量過程、具體成果以及持續改善的計畫
本系依據在校生問卷、畢業生問卷、教師教學自我檢視、課程成績分析檢討、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機制及學界業界等問卷分析中來檢視本系之課程規劃是否符合本系所訂定之教育目標及學生核心能力。經由問卷分析得知結果,我們將召開系課程委員會、系招生會議、系所務會議及校外諮詢委員等檢討機制,以期修訂本系課程,使得所培育出來的學生更能符合本系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相關評量機制與持續改進計畫,以下依序論述。
核心能力評量方式及檢討機制
A.「歷屆畢業生核心能力問卷」評量結果及檢討改善方案
每年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核心能力達成度之問卷調查,透過問卷調查結果了解畢業生經過大學四年的教育養成,是否達成本系所欲培育之核心能力。系上召開校外IEET諮詢委員會議,針對核心能力達成度做檢討,討論可行之改善方案。從本系畢業生核心能力問卷統計分析來看,如圖3-1-1所示,本系近五年應屆畢業生普遍認為對應本系核心能力,大部分皆能達成本系所訂定之核心能力。對於少數未能達成本系核心能力的學生,將加強課程落實本系核心能力之培養,並積極的採取補救措施,以達成本系核心能力之要求,例如:期中預警制度、補救教學、學習輔導角落等,以期本系學生在畢業時不但能達成並且還能加強本系之核心能力。
圖3-1-1 103-108學年度學士班畢業生核心能力問卷
依據統計圖3-1-1顯示,大學部在隨時接受競爭挑戰之能力、掌握國際發展趨勢之能力及實作電機工程問題的能力3個項目的認同及自信度較為欠缺。我們作出以下之因應措施:
1. 為了加強學生國際競爭挑戰與掌握國際發展趨勢之能力,大學部學生畢業前需通過各項英文檢定門檻。在此,除了原本大學部學生在專業書籍、雜誌及論文的閱讀上皆以原文書為原則之外,本校已訂定「國立中山大學學士班學生英文能力培育辦法」、「英文能力標準認證實施細則」及「國立中山大學學士班學生英語實踐歷程檔案計畫」(如附件3-1-1附件3-1-3),而本系也訂定「獎勵學生參加英文能力檢定辦法」(如附件3-1-4)。此外,本系每學期所開設英文授課課程數皆有10門課以上(英文授課清單如附件3-1-5)。在此,我們已於108學年度第二學期起規劃每學期將增加一至二門大學部必修課以全英文方式授課,適時的引導學生不但能涉獵這方面的書籍、雜誌,甚至指定相關論文閱讀的機會,還能讓學生有聽與說的機會練習英文,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更容易與國際接軌。另外,本校在108年12月10日第162次教務會議通過109學年度起入學學士班學生,應符合下列至少一項「國際或跨域學習」畢業條件:
a. 國際學習:出國交換或研修至少一學期或完成所屬學系審查同意之國外研修課程至少2學分或國外研修計畫(學習時數至少36小時)。
b. 跨域學習:取得本校或他校一個輔系、雙主修或教育學程或本校開設之微學程(課程或師資需具備跨院合作性質)、整合學程或跨系所專業學程。
2. 本校除了以上措施外,還有針對國外出國研修相關補助計畫:
a. 本校國際交流處每年皆提供交換學生名額計有百餘位,交換學校範圍涵蓋美、加、法、荷、芬蘭、瑞典、匈牙利、澳、日、韓、新加坡、香港等國四十多校。此舉提供深度體驗世界的機會,並以宏觀的角度分析不同國家對課程知識與文化理念。
b. 本校出國研修獎助補助,分為針對表現優良之清寒學生成立「教育部學海惜珠計畫暨國立中山大學清寒優秀學生赴國外大學(機構)研修獎助」與表現優良學生成立「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暨本校學生赴國外大學(機構)研修獎助」(如附件2-1-18)。每年的補助金額會依照當年度經費規劃而有所不同。最近一個年度核定出國一學期補助6萬元、一學年9萬元;赴大陸地區一學期補助1萬2千元。為鼓勵大學部學生提升研究能力及增加國際學習經驗,本校特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訂定「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暑期研究計畫」,預計選送8名大學部學生至該校進行實驗室學習,本校將補助暑期研究課程費、來回經濟艙機票費及海外生活費,每人上限新台幣10萬元整(如附件2-1-19)。
3. 另一方面,本系亦配合國家科技政策及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國內相關之電機電子及光電等產業在技術發展上的專業諮詢與輔導,同時亦協助培養相關之在職人力技能提升。除此之外,本系亦積極地朝向國際化的方向而努力,具體地透過國際間學術的交流合作、雙連學位的擬定、外籍教授及外籍學生的招收以及教授、學生至國外著名學術及研究單位較長期之訪問研究等步驟,不但更能落實並促進本系教育目標之實現,還能加強學生國際競爭挑戰與掌握國際展趨勢之核心能力。在國內、外產業的需求與國際的發展方面,本系建議老師在相關實驗、專題及實作課程中,導入此方面之訊息,並加強鼓勵學生參與研究計畫案及聆聽學業界專題演講,引導學生了解產業與國際發展之趨勢,積極地為國家培育科技發展所需之專業人才。
4. 為加強激發學生在實作電機工程之能力,本系在105學年度起規劃了「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之課程。藉由小組討論、實作的方式,學生將學習如何應用過去數年習得之電機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學生在這門課裡,將學習如何收集相關資料、分析問題、設計及實作以解決問題。學生也可藉由這課程體驗如何進行一個工程專案,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此課程再經專題競賽成果發表,邀請校外評審委員,憑藉校外委員業界之經驗,適時讓專題實作更切合業界之需求。另外,除「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課程外,本系也規劃了「智慧電動載具實務技術課群」,以主題式課群的模式分為基礎課程、初級課程、中級課程及實務專案。此課群規劃,可參閱圖4-1-3(4-15頁)所示,其重點在於建構智慧電動載具技術發展所需的相關背景知識的養成,並藉由整合學程的教學特性,搭配專題實務的推動,加強學生電機工程實作能力。
5. 為符合IEET工程教育目標的精神與範疇,本系更於108學年度第1次課程會議及系所務會議決議,將原本1學分的必修專題,增加學分比重至2學分,且調整至大三下學期開始進行。此舉還可配合本系「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之課程,同學可以繼續於大四上修習該課程,課程會議紀錄如附件2-1-14之附圖1所示。
B.「課程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統計表之檢討改善方案
除了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核心能力之重要性及達成度之問卷調查外,本系也針對系上所開設之課程與核心能力關係作問卷調查。主要的做法是請本系教師協助,就所授課之課程,填寫課程大綱與核心能力關聯度,其課程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統計表詳見表4-1-3(4-3頁)。本系所開設之課程數目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統計如附件3-1-6所示。此等資料提供任課老師與所屬組內討論,以作為課程檢討教學成效是否達成學生核心能力的關聯依據。另外授課教師之課程分析及反思表詳見表4-1-4及4-1-5(4-6頁及4-8頁)。


C.「教學意見調查回饋系統」之機制、流程及改善方案
本校教務處訂定「教學意見調查回饋系統」之機制,如圖3-1-2所示。每學期期末針對各授課課程進行教學意見調查,針對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分析,訂定出「國立中山大學教學意見調查課程滿意度獎勵辦法」及「國立中山大學教學意見調查追蹤改善精進教學實施要點」(如附件3-1-73-1-8)。因應此流程,優良課程比例逐年增加(教學優良課程明細如附件3-1-9),本系對於教學意見調查較差之部份,實施追蹤輔導機制。
D.「業界問卷調查」之結果分析
本系每年也請畢業生之直屬雇主針對本系畢業生之「工作能力與態度」及「教育目標」養成的認同度作問卷調查,如圖3-1-3及圖3-1-4所示。由統計分析看來,本系學生在「國際視野」及「專業技術」中之電機實務應用教育目標尚有努力的空間。為改善此兩項等有關之核心能力以達成相關之教育目標,本系已採取如3-3頁所述之措施。本校也訂有「國立中山大學鼓勵教師開設短期出國研修課程補助要點」(如附件3-1-10),鼓勵授課教師帶領學生赴國外學校研修短期課程。本系分別於104學年度由高崇堯教授帶領15位學生赴澳洲墨爾本大學研修短期課程及107學年度由謝耀慶副教授帶領12位學生赴日本德島大學、京都工業纖維大學等學校參訪,開拓學生國際視野。
E. 成績分析之「核心能力達成指標」考核
本系每學期針對每門課程之評量,皆依成績高、中、低各蒐集5份樣本,以成績分析考核課程之成果是否能有效養成學生核心能力,再透過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如表3-2-1,檢討系上教育目標之執行成效。相關成績分析與核心能力關聯性之分析見表3-2-2,由此表可看出學生核心能力之評量結果皆可達70分以上之成效。

關於學生核心能力之檢測與考核,由以上之分析可知本系除了依教師認證及自評及畢業生問卷調查外,尚有課程成績作統計分析及雇主問卷調查,例如本系大學部104學年度核心能力各項問卷調查如圖3-1-5所示。以課程對應本系核心能力之學生學期成績評量結果,本系學生核心能力皆能達到75分以上。根據圖3-1-5可看出本系大學部學生對於核心能力第2、4、5項雖然自信心不足,但仍勇於接受挑戰,並獲雇主肯定。第1項顯示雇主對本系學生並不十分滿意,故本系擬透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互動式學習課程及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題加以改善,進而加強學生思考及分析問題之能力。再根據圖3-1-6可看出本系大學部106學年度核心能力各項問卷調查顯示本系大學部相關核心能力皆獲得雇主高度肯定。綜合比較104學年度及106學年度問卷綜合分析,本系於105學年度試行開設選修課程「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題」,結果使學生從中獲得核心能力大幅提升。對於學生未來至業界工作,雇主亦相當贊同滿意。

3.2 畢業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的關聯性
本系所訂定的畢業生核心力與教育目標的關聯性如表3-2-1所示,也顯示本系培育之學生核心能力能滿足本系訂定之教育目標。每學年依據畢業生之歷年成績及本系課程與學生核心能力比對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自103學年度至108學年度之畢業生之修課評量結果比對本系學生核心能力及教育目標皆能達到70分以上,其歷屆畢業生核心能力評量結果請參考表3-2-2及附件3-2-1
3.3 透過Capstone課程及畢業生問卷調查評量畢業生核心能力之結果
A. Capstone課程分析
自103-105 年間本系參與中山大學工學院「工程技術導論與專題實務創新課程模組(103 -2511 2511-S-110 110 -010 -MY3 )」之計畫。此計畫是以科學想像力教學目標做為推動教學成效提升的計畫理念,具體實現核心能力為目標,並體會「工程教育」長久以來係以大量的時間、反覆實作練習,達到工程師訓練之目標。隨著科技快速更新,商業模式也快速更迭,強調價值創造的「創新教學」逐漸成為主流或是下一代之教育方向。但在推動「創新教學」過程中,不但學生需要重新適應,就連教師也必須審視方式與內容。本計畫亦配合專題實驗課程,建立跨領域之特色教學方法,建置系統層面與電路層面之相關專題實務與教材;並透過課程設計與實務教學累積相關教學能量。本計劃所新開發的課程模組採用做中學的理念,結合理論與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系統層面了解跨領域相關設計與應用。並藉由專題實驗親自動手操作,了解工程模組之特性,引發學生之學習興趣。以理論授課和專題實驗並進之方式,漸進式地教導學生如何應用程式開發與電路設計之基本知識實作一智慧電動載具。期中亦安排業界或研究機構之專業工程師進行經驗交流,以擴展學生的視野,並激發學生之創意,達到跨領域永續教學之目的。
本模組課程設計分別開設「智慧電動載具設計實務」、「多維度媒體實務」及「以微控器為基礎之電路設計實務」等3門課程。每一門課程皆是以實務導向的整合性課程,教學上以專題引導的方式,藉由資料的收集與閱讀,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基礎知識的建立,以致專題實務的實現。為達此目的,在課程進行中,將訪業界的需求,再將其配合系上基礎課程的知識養成程度,安排適度的引導專題。而在相關專題的養成過程,也將規劃請相關的技術工程人員分享實作心得。在完成引導專題的規劃後將此規劃再尋求業界專家的意見回饋,以契合業界的需求並尋求建教資源的整合目標。本模組並重視團隊創意合作的觀念,培養期望除了個人能力的養成外,同時重視工程倫理的人格養成。
此外,除了本系原有大學部在大四所開必修專題課程如電子實作專題、控制實作專題、計算機實作專題、電力實作專題、電波光電實作專題、通訊實作專題與系統晶片實作專題等各1學分外,更於105學年度起開設了3學分之「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學生需先修上述1學分的實作專題後,可再修習本3學分的「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藉由小組討論、實作的方式,學生將學習如何應用過去數年習得之電機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學生在這門課裡,將學習如何收集相關資料、分析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實作實現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藉由這門課,學生將體驗如何進行一個工程專案,解決實際問題。此「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於學期末時,也藉由專題競賽的方式,由校外業界評審委員評分,以實際評量學生之學習成果。以「電機工程進階實作專案」之課程畢業生成績分析來看,如表3-3-1所示,在學生核心能力的培育上,皆達70分以上的標準,顯示此Capstone課程能培育本系畢業生所需之核心能力。
為符合IEET工程教育目標的範疇,本系更於108學年度第1次課程會議決議,將原本大四上學期1學分的必修實作專題,增加學分比重至2學分,且調整至大三下學期開始進行。另外,本系也於108學年度第1次系課程委員會討論決議,訂定本系Capstone課程之Rubrics(評量尺規)表,課程會議紀錄如附件2-1-14之附圖1所示。而所訂定的Rubrics(評量尺規)如表3-3-2 所示,此表將公告系上老師知悉,以評定本系專題成績。
B. 畢業生問卷調查評量畢業生核心能力之結果
本系每年針對畢業生問卷調查以便了解畢業生核心能力之結果。自103學年度起之統計結果如圖3-3-1至圖3-3-5所示,顯示本系大學部畢業生大部分皆能達成本系核心能力,謹有少數畢業生小部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