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學程應有足夠的專任教師人數
(1) 教師人數:本校於民國六十九年設校時即成立電機工程學系,並於民國七十三年成立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大學部增為雙班、同時研究所成立博士班,民國八十六年系所合一。目前計有專任教授18名、副教授10名、助理教授6名、講師1名,兼任教師5名、與通訊所合聘教師8名,義守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各合聘1名。以當學期8月在職歷年成員統計如表5-1-1 103-108(學)學程成員統計分析,本系教師足夠維持一定專任教師人數。
(2) 教師專長:「表5-1-2 108學年度教師專業分析表」所示,可看出所有教師在電機領域涵蓋的專長。教師在教學之餘,亦能兼顧研究上的突破。在各教師的領導之下,時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走在研發的前端。
(3) 本系將近年新聘教師依其專業分布於各組別,此舉可減輕組內教師授課負擔,對於系上而言,亦可增進本系師生比例,減少每位教師需輔導之學生人數,並增加多元化研究。透過表5-1-3 103-108學年度新進教師名單領域,可看出新教師積極開設實務課程,及組成跨領域物聯網、AI人工智慧發展及多維度媒體工程實務等,擴大及推動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可參考附件5-4-5:歷年活動照片。
(4) 透過法規制定減少教師授課鐘點及兼任行政職教師授課時數:降低教師授課負擔,合理化教師授課鐘點為目標,進而讓教師於教學、研究及服務達成平衡。108學年度教師工作量統計表(如表5-1-4)。
i. 訂定授課鐘點準則:專任教師於授予學位學制之課程,其校內超支鐘點及校外兼課鐘點合計每週不得超過4小時,超授時數部份視為義務教學。
ii. 兼任行政職務得酌減授課時數。
iii.新進教師1年內每學期應減少授課時數3 小時。
iv. 科技部研究計畫主持人,每案每週得以抵充授課時數3小時,其他研究計畫案每案每週得以抵充授課時數2小時,每位教師每學期累計至多以3小時為限。
透過表5-1-1 103-108(學)學程成員統計分析,本系專任教師多年來維持一定總人數,惟本系教師透過資深教師退休前三年,開始延攬新進老師,以師徒制傳承希望可以招攬更多新血及增加跨領域與開設實務課程,持續加強學生在專業領域學習與應用與時俱進。對於加強國際化方面,招募外籍教師教授全英語課程,並逐年增加大學部英文授課之數目。目前於109年2月1日已有二位外籍教師報到,後續仍積極徵聘外籍教師。
結論:綜合上述之分析,顯示本系103年至108年專任教師總人數維持一定人數,符合規範5.1學程應有足夠的專任教師人數。而新進之教師更具有跨領域研究及合作計畫之能力,亦增加本系授課及研究之能力。
相關辦法可參閱:1. 附件5-1-1:103-108學年度教師工作量統計表 2. 附件5-1-2:國立中山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聘任規則 3. 附件5-1-3:國立中山大學進用約聘教學人員及研究人員實施要點 4. 附件5-1-4: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教師聘任要點 5. 附件5-1-5: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暨通訊工程研究所新進教師聘任要點 6. 附件5-1-6:國立中山大學教師授課鐘點核計準則
5.2 教師須參與學程目標的制定與執行
請參閱表1-2-2。本系由各組指派召集人1名,此召集人則負責上情下達或下情上達的溝通角色。召集人再推派或指派組內老師,擔任系上各項委員會之委員。透過委員會議,可讓各組老師帶回組內討論,了解系上發展、課程開設與制定、經費稽核及獎助學金等制定與執行。此舉可簡化行政流程,提昇行政效率。然而在學系發展目標的制定與執行等重大政策的制定及配合上,因有賴全系教師之共識及協力,故會在系務會議上做最後的公決。本系各種不同之決策會議如下:
(1) 聯合系所務會議:決策會議。
(2) 系所聯合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教師之聘任、聘期、升等、停聘、解聘、不續聘、延長服務、借調、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教授休假研究等事項。
(3) 系所聯合課程委員會:審議課程架構、新增課程及課程相關改善機制等。
(4) 系所聯合研究發展委員會:審議教師及實驗空間、大學部實驗及公共空間等,及系所未來發展等。
(5) 系所聯合招生委員會:審議各項招生名額及方式,以及招生宣傳等。
(6) 系所聯合經費稽核委員會:審議經費使用額度,大學部設備費制定及查核。
(7) 系所聯合獎助學金評審委員會:審議學生各項獎助(勵)金的發放、教學助理及研究助理的經費分配及辦法等。
(8) 系所聯合學術審議委員會:審議博士班學位考試資格、論文計點審查及學生其他學術相關事宜。
(9) 系所聯合申訴委員會:審議有關教師申訴之事項。
結論:本系教師透過上述各項委員會之成立,讓本系所有教師能了解學程目標的制定及參與與執行教育目標。
關於上述各項委員會會議紀錄,可參酌『附件5-2-1附件5-2-8:各項委員會議紀錄』。
5.3 教師的專長應能涵蓋其相關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
本系歷年各教師專長,透過前述表5-1-1教師人數及「表5-1-2 108學年度教師專業分析表」所示,可看出所有教師在電機領域涵蓋的專長。再從表5-3-1至5-3-5可看出在各教師的領導之下,不但能時時更新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之餘,亦能兼顧研究上的突破,讓學生走在研發的前端。
(1) 發表學術論文:本系教師每年皆積極發表學術論文如表5-3-1所示。
(2) 參與國際學術會議:
(3) 申請專利:
(4) 各項研究計畫補助(含政府機關及產學建教合作):本系近6年「103-108年度全體專任教師計畫案件數及經費統計」如表5-3-4所示;而「2014-2019年度教師技術轉移統計表」如表5-3-5所示。各實驗室所承接的計畫案,在教師的領導下,學生也常有機會能夠共同參與計畫的研究與設計。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與盡心研究下,成功達成每個研究計畫之預期目標,並且產生眾多創新的研究成果。經由這樣共同研究的過程,更能強化學生的合群性與創造性,對其未來畢業後,不論是服務於產業界或政府機關,皆有十分大的助益。

(5) 透過教師專業研究引導大學部專題計畫申請及專題課程,提高學生研究意願,進而鼓勵學生提早進入研究團隊,提昇逕行就讀碩士班意願。
結論:全體師資都具備完整的電機工程學理知識,渠等之領域專長完全的契合本系需培育人才之要求。教師們亦在其各自合理的調配其教學、研究及服務之工作比重之後,對於所任教的課程亦和其個人研究發展專業相符,當可隨時依據教師們在其專業領域的發展,提供本系學生在課程基礎學識以外最新的相關科技發展演進。
關於表5-3-1至5-3-5各年度各項論文、專利及計畫詳細明細及補助辦法可參閱: 1. 附件5-3-1:2014-2019年教師SCIE論文 2. 附件5-3-2:2014-2019年教師會議論文 3. 附件5-3-3:2014-2019年度教師專利 4. 附件5-3-4:103-108學年度教師科技部計畫 5. 附件5-3-5:2014-2019年度教師政府建教合作計畫 6. 附件5-3-6:2014-2019年度教師非政府建教合作計畫 7. 附件5-3-7:2014-2019年度教師科技部產學計畫 8. 附件5-3-8:2014-2019年度教師技術轉移 9. 附件5-3-9:國立中山大學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措施
5.4 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與輔導學生的成效
(1) 課業討論時間(Office Hours):本系每位教師都有安排課業討論時間,讓學生在課業、研究或生活上需要輔導時,能夠找到老師討論。歷年課程討論時間表,參閱附件5-4-1: 103-108學年度專任教師課業討論時間表。
(2) 教學意見調查表:每學期期末,各門修課學生也會填寫由學校分發的教學意見調查表,對其所修習的課程作一完整的意見評量。本校會將調查結果送交每位任課教師,作為教師自我提昇教學品質之參考。系所主管可看到全系所之調查結果,且積極督促教學意見調查成績落後的教師改善,以追求更傑出的表現。此外,教學意見調查結果亦作為校院所選拔傑出教學獎的重要依據。各系所所選出之優良導師,再循序送至院、校,再分別選拔院優良導師、校優良導師。
(3) 學生輔導:建立教師與學生之輔導機制,並配合學校多重管道進行。辦法包括導生制度、師生聯誼活動、期中預警制度、畢業學分檢視、導師晤談、職涯輔導並舉辦企業說明會以幫助即將進入職場的同學找到適才適所的工作。
i. 導生制度方面:訂有導師辦法作為加強師生間交流、互動之頻度與深度。系上要求導師建立線上導生交流紀錄表並於每學期進行賃居生訪查紀錄。除此之外,每學期經費補助舉辦導生活動。可參閱附件5-4-2:國立中山大學導師制度實施辦法及附件5-4-3:103-108學年度導生活動列表。
ii. 師生聯誼活動:為大一新生舉辦導生座談及新生家長座談會讓新生早日融入電機系大家庭。每年固定舉辦傅立葉盃壘球競賽,促進師生間之情感。亦可讓學生除專業領域之學習外,培養團隊精神,活動照片如附件G.2-2-4
iii.學習輔導角落: 依學生學習成績與期初、期中預警情形,申請開設學習輔導角落及補救教學課程。
iv. 導師晤談:每學期針對學業二分之一不及格的學生由導師安排晤談並填製記錄表,關懷並協助學生解決學業上的困難,評估是否有必要進行心理諮商者,轉介諮職組輔導。本系亦訂有輔導機制流程,解答學生升學與就業之疑惑,電機系輔導機制流程圖及歷年學生輔導紀錄可參閱附件5-4-4
(5) 舉辦活動或競賽:藉由舉辦畢業成果展、專題競賽及電機實驗營等活動,讓教師能更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進而調整教學內容;學生亦能增加實作經驗與團體合作。透過與智崴資訊公司合作共同設計多維度多媒體工程實務課程,如附件5-4-5活動照片,顯示學生發揮創意,讓作品橫跨醫療、教育、娛樂,進而推動仿真數位內容、機構設計與系統整合的關鍵技術的學習與研發。
結論:藉由透過106學年度及107學年度畢業生進行畢業問卷調查,針對本身對於畢業後是否具備分工、協調、重視團隊合作精神之能力及倫理工程,分析如圖5-4-1及圖5-4-2得知:本系學生近2年透過配合學校課程、輔導討論活動等以及導師制度之實施,輔導學生近8成比例在工程專案(包含實驗、實習及專題課程)時重視團隊合作精神與工程倫理達成目標。進而顯示教師與學生互動及輔導成效卓越。
相關活動、明細及辦法請參考: 1. 附件5-4-1:103-108學年度專任教師課業討論時間 2. 附件5-4-2:國立中山大學導師制度實施辦法 3. 附件5-4-3:103-108學年度導生活動列表 4.附件5-4-4:電機系輔導機制流程圖及歷年學生輔導紀錄 5. 附件5-4-5:舉辦活動或競賽照片
由於研究表現為教師評量及教師升等的重大指標,故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從事計畫之研究,而本系幾乎所有教師都有與產業合作計畫的表現。
本校為鼓勵與業界交流,研發處及產學中心訂有對外專業及技術服務辦法及建教合作計畫實施要點。同時為有效管理及運用所屬教職員工生之研究成果,並鼓勵創新及提昇研究水準,訂定智慧財產推廣獎勵作業要點,對於廠商的技術移轉,廠商提供技轉金其分配依規定分配。
多年來,本系透過邀請業界蒞臨演講,及積極爭取與科技部、工研院、經濟部及民間機構建教合作之機會,平均每年有多件合作計畫由本系執行,詳細資料如附件5-3-55-3-8;並擔任各項顧問,如表5-5-1。
表5-5-1 2014-2019年度教師擔任公、私及法人部門兼職顧問、委員、董(監)事或服務統計表
再透過表5-3-3 2014-2019年度教師專利及表5-3-5 2014-2019年教師產學統計表獲得統計表亦可看出本系與業界交流之成效。
結論:教師與業界交流的執行成已有一定相當基礎。
相關明細及辦法可參閱: 1. 附件5-5-1:2014-2019年度業界蒞臨演講 2. 附件5-5-2:2014-2019年度教師擔任公、私及法人部門兼職顧問、委員、董(監)事或服務
5.6 教師專業持續成長的管道與鼓勵措施
本校及系所為鼓勵教師的學習、研究、教學及進修,可透過本校研發處、產學中心及教務處訂下列各辦法得到適當之獎勵:
(1) 彈性薪資:針對本校專任教學研究人員於學術研究、產學研究、教學或跨領域研究績效之傑出人員,為了提升本校學術水準及師資陣容以達國際競爭水準,特設立「國立中山大學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原則」辦理,可參考附件5-6-1
(2) 傑出暨教學績優獎:為提高本校教學成效,樹立教師教學專業典範。依據「國立中山大學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實施辦法」(附件5-6-2)辦理各院得推薦「教學績優教師」推薦教師參加當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之遴選。而在每學年度選出至多三名「傑出教學獎」教師。「教學績優」推薦人數以各學院編制內專任教師人數百分之十為上限。
(3) 產學傑出獎:為獎勵本校績優教師從事發明創作及產學合作,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特設置「產學傑出獎設置辦法」,如附件5-6-3。產學傑出獎獲獎教師每人獎勵新台幣25萬元。
(4) 研究傑出獎、年輕學者獎:獎勵本校傑出教師與具潛力之年輕教師。
上述(2)至(4)各種獎勵措施,從103學年度至108學年度獲獎名單,可參考附件5-6-4
(5) 產學激勵:為鼓勵本校專任教師積極參與建教合作,提高產學合作相關之能量,於102年起新訂「國立中山大學產學激勵實施要點」,如附件5-6-5。107年增加再依教師年資修正補助項目分為非政府機關新秀產學合作、新秀技術移轉、非政府機關首次產學合作、首次技術移轉、深耕合作及經驗傳承等六項。讓資深教師能經驗傳承與新進教師,新進教師亦能增加產學能量。歷年獲獎名單如附件5-6-6。
(6) 新進教師補助:為協助新進教師快速建立個人專業教學與研究基礎,新進教師第一年的補助以當年度預算,儘量補助教師為原則;另有工學院補助新進教師20萬元,學校補助新進教師等額配合款,如附件5-6-7
(7) SCI論文發表獎助辦法:依據「國立中山大學學術活動補助辦法」實施,如附件5-6-8
(8) 學術研討會補助:鼓勵師生參加學術研討會,提升學術研究風氣,辦法如附件5-6-8
(9) 教師進修研究獎勵:依據『國立中山大學教師講學研究進修實施要點』實施,本校工學院並訂有提昇教師學術榮譽績效補助要點、工學院鼓勵教師從事研究配合措施,如附件5-6-9
(10) 日月光半導體公司講座教授:本校工學院為鼓勵教師致力於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特訂定「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日月光集團講座教授設置要點」。講座教授以一年為期每月提供獎勵金新台幣5萬元整,如附件5-6-10。本系有2位教師榮獲此獎項,分別為黃義佑教授(103學年度)及陳英忠教授(104學年度)。
此外,為鼓勵教師專業持續成長,教務處定期舉辦教師研習會及教師傳習等活動。
a. 教師研習會:自95學年度開始將極積定期舉辦教師研習會,激勵教師教學積極性與技巧。更期許藉由教師研習活動來重新凝聚教學團隊教學熱誠及專業能力,營造教學團隊的向心力。
b. 教師社群:為鼓勵本校教師積極從事教學精進與創新,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教師同儕互動與成長,我們將原先傳習制度轉型為教師社群計畫,鼓勵教師自發性組成社群,從教師需求面出發提出計畫,社群成員由本校跨院教師組成,成員五人以上為原則。
c. 教學觀課:邀請獲選校級教學績優教師(傑出教學、教學績優教師),自願提供至少一門觀課課程,供本校初任教師(大學教學年資未滿三年)或有意增進教學技巧之專(兼)任教師教學觀摩與經驗傳承。
透過教師升等機制、教師評鑑機制及教學評量機制等方式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確認教師在研究、教學及服務方面之績效。
(1) 升等機制:透過三級三審之教評會會議制度,及外審委員之審查方式,確認並改善老師教學、研究及服務等各項指標。系所於每年5月及11月請老師提出升等資料,在由系教評會討論資格初審後送院辦理外審,待外審結束後進行升等評分;依「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暨通訊工程研究所教師升等審查辦法」,總分須達70分(含)以上使得通過升等。再依序送院教評會辦理複審,如附件5-6-11附件5-6-12
(2) 教師評鑑機制:為提昇並確認教師在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品質,於本校任滿5年始接受評鑑,如附件5-6-13附件5-6-14,機制流程如附件5-6-15。
(3) 教學評量機制:可用於彈性薪資,教師升等,教師評鑑及傑出與優良教師選拔及教師輔導,如附件5-6-16附件5-6-17
結論:本系與學校有相當多對於教師成長管道與鼓勵措施,本系教師亦可獲得各項補助及獎勵。
相關明細及辦法可參閱附件如下:
附件5-6-1:國立中山大學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原則
附件5-6-2:國立中山大學延攬及留住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實施辦法
附件5-6-3:國立中山大學產學傑出獎設置辦法
附件5-6-4:103學年度至108學年度獲獎名單
附件5-6-5:國立中山大學產學激勵實施要點
附件5-6-6:產學激勵歷年獲獎紀錄
附件5-6-7: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重點支援圖儀費補助款之申請與審查之相關規定
附件5-6-8:國立中山大學學術活動補助辦法
附件5-6-9:國立中山大學教師講學研究進修實施要點
附件5-6-10: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日月光集團講座教授設置要點
附件5-6-11:國立中山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升等審查辦法
附件5-6-12: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暨通訊工程研究所教師升等審查辦法
附件5-6-13:國立中山大學教師評鑑辦法
附件5-6-14: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暨通訊工程研究所教師評鑑實施要點
附件5-6-15:教師評鑑機制流程
附件5-6-16:國立中山大學教學意見調查實施辦法
附件5-6-17:國立中山大學教學意見調查追蹤改善精進教學辦法
5.7 教師參與相關學術及專業組織以及其活動
本系所鼓勵教師參與各相關學術及專業組織以及其活動,茲說明如下:
◎. 承辦及參與研討會:鼓勵師生參加學術研討會,提升學術研究風氣,補助辦法與細則請見『國立中山大學學術活動辦法』。系所於2019年9月於舉辦國際研討會 第40屆中華民國電力工程研討會暨第16屆台灣電力電子研討會暨2019科技部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2020年2月舉辦國際研討會2020臺灣電信年會,電信年會包含全國電信研討會、消息理論及通訊春季研討會與橋接未來電磁研討會。老師亦有協助擔任研討會之Session Chair等。這些活動除了能增加系所的曝光度外,更能增加本系教師與他校教師及業界合作的機會,並增加國際化。
本系教師近6年參與的國際研討會之件數及詳細資料,如附件5-7-1:2014-2019年教師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及及附件5-7-2:參與協助辦理研討會。
◎. 參加國際學會:本系教師大多皆為IEEE學會的會員,教師個人則可依據個別的專業選擇加入專業學會,如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IEEE Photonics Society、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IE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等。如附件5-7-3:參與學會。
◎. 出國訪問及邀請外賓蒞臨:為增加教師與國際活動,除參加研討會外,教師亦至國外與國外學校參訪或廠商洽談,例如:至赴韓國首爾 LG Electronics 手機天線部門天線技術交流、前往德國弗萊堡進行短期研究訪問、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短期研究、參德國基爾大學訪問等;並邀請國外學者蒞臨,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Kenneth C. Smith教授、威斯康辛大學電機系T.A. Lipo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統計如附件5-7-4:2014-2019年教師學術訪問明細及附件5-7-5:2014-2019年外籍學者來訪明細。
◎. 擔任期刊編輯:本系教師亦協助擔任著名期刊編輯,負責審閱專業論文。例如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等。統計如附件5-7-6:2014-2019年擔任期刊編輯。
◎. 成立學術學會:本系教師除參加相關國際學會外,亦成立學術學會。分別為97年成立之台灣電機電子工程學會及106年成立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進而推廣電機工程相關之科學、管理、教育及其他學門之研究應用,並促進國內電機工程產業升級,協力發展臺灣電機工程事業,聯繫國際相關組織並推動學術及技術之交流。
結論:由上述所論可知本系教師除參加研討會外,亦能積極與國外廠商或學校進行產學及學術交流活動。根據圖5-7-1所示,本系教師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由2008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共43次,而2014年至2019年則平均每年56次,較前一週期(2007年至2012年)已有明顯之改善。至於教師赴國外從事學術交流2008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共12次,而2014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30次,也較前一週期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