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電子報 03/01/2022
 
中山動態

台灣半導體學院最後拼圖!中山大學聚焦半導體封測及電子零組件人才培育

繼2021年4所頂尖大學鎖定IC設計與晶圓製造產業,申設半導體相關研究學院後,國立中山大學於去年11月正式申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計畫,擬設「先進半導體封測研究所」與「精密電子零組件研究所」,今(111.01.10)獲教育部函知審議結果「通過」,完成台灣半導體學院最後的拼圖。中山大學表示,先進半導體封測研究所預計每年招收80人,精密電子零組件研究所每年招收40人,第一期十年計畫將培育近千名科技人才加入相關重點產業發展行列。預計4月開始受理報名、5月底考試、6月底放榜,9月新學期開始上課。<<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首度跨校創新高 工學院專題競賽148隊破紀錄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日前舉辦一年一度的聯合專題競賽與展示,為求創新突破、擴大交流視野,本年度除集結工學院所有系所共同參與,更拓展活動規模,首度邀請南部夥伴學校及業界廠商共襄盛舉。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光電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等各方好手踴躍參賽一展長才,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海軍軍官學校海洋科學系及電機工程系的師生亦跨校參與,3校10系所共148組參賽作品,創下活動歷年新高,透過跨系所、跨校、跨區域串聯的結合力量,開啟跨域共學及跨校協力新契機。<<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獎勵立陶宛學生留台 外交部聯手中山大學給補助

「中山今年獲選為雙語標竿大學,並獲教育部委託與補助成立雙語教育資源中心,有充足的英文課程可支援國際合作,培育全球高科技人才。」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中山除與國內產業合作密切,也與立陶宛電子產品製造商Teltonika IoT Group達成合作共識,由Teltonika引介學術與研究機構合作,中山則協助其培育相關科技人才,學生學成後回國貢獻其所學,協助提升立陶宛在半導體及資通訊科技的發展。此外,為培養臺灣未來高階材料與循環經濟研發人才而設立的「材料國際學院」已落腳高雄,並由中山大學負責授課,也是一大優勢。<<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5G結合智慧物聯網 中山大學打造「智慧汙水處理廠」

「中山大學是南部大專校院中唯一建置5G校園實驗網的大學」,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兼無線寬頻通信中心主任許蒼嶺表示,教育部推動「5G校園實驗網示範場域計畫」,全台只核定中山大學、台灣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等3所大學。中山大學除已在校內建置5G網路機房,更在校內提供三大「5G實驗場域」,其中,包括用5G智慧物聯網打造的「智慧污水處理場」。<<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中山大學攜手微軟、資策會 共推亞灣科技新創

國立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台灣微軟及資策會於高雄「亞灣新創園」舉辦合作簽署儀式,由中山大學產發中心主任林根煌、台灣微軟公司總經理陳仲儒及資策會副執行長蕭博仁簽署MOU,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秘謝戎峰及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等人共同見證此一重要里程碑。<<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系務資訊

年度傑出教師表揚

這次獲頒「中山講座」的教授包括:博雅教育中心教授林煥祥、材光系教授周明奇;獲頒「特聘教授」有資工系教授范俊逸、材光系教授郭紹偉、電機系教授黃國勝、環工所教授林淵淙、資管系教授邱兆民、物理系教授莊豐權;獲頒「特聘年輕學者」為醫科所副教授楊閎蔚、環工所助理教授施育仁、電機系助理教授王復康。<<摘錄自中山新聞>>TOP

王朝欽教授專訪:國立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主任

當初王朝欽教授只是私下喜歡海上活動,專精IC設計的電機系教授,受到當時中山大學海科院院長王兆璋教授(現任國研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海下所陳信宏所長的邀請,便一腳跨入水下載具的開發計畫,「沒想到一走也走了三年多。」王朝欽教授表示,在這個計畫中大家都對海洋科研非常有愛,畢竟水下有人載具領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特別感謝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的大力支持,沒有當初校長的支持,計畫不可能走到現在。另外王朝欽教授也非常感謝中信造船集團與韓育霖總經理,二話不說全力支援MUV的艙體製作,還有國研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勵進號全體船員的配合與支持海域實驗,「沒有大家的支持,就無法有現在的成果,所以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摘錄自網路新聞[科技大觀園]>>TOP

深度職場力2.0:打造頂尖吸睛的履歷、面試必勝秘笈

為提升同學們準備求職的信心與能力,特邀請本校學務處諮職組翁巧芳講師蒞臨演講,引導同學如何有效率地完成履歷表。從撰寫履歷的核心思考方向開始,在履歷中帶入個人專長與人格特質,並將成果數據化。建議同學在履歷中應著重於運用哪些經驗以解決哪些問題、進入公司後能有哪些貢獻,證明自己對公司有貢獻的能力,避免過多的自我介紹卻少了職務關聯性。

履歷帶給雇主的視覺感很重要,包含字體格式統一且排版簡潔,建議履歷和自傳各控制在一頁A4版面內,避免過多不必要的資訊。在版面有限的前提下,可著重於在本科系內的修課情況與輔系雙主修等(若非本科系的職務,可強調實戰經驗、連結自身專業能力),另外實習與社團經驗、榮譽獎項與證照也是說明重點,最後段落則寫出求職動機,強調自己與職務的關聯性。自傳的重心以學歷(理工背景/專業能力與學識素養/專題研究與論文簡介)、技能專長(作品集)與個人特質(活動經歷)為主,若是成績單中有成績明顯較差的科目,建議誠實以對的說明並且將話題轉向自身強項的科目,避免過度糾結、反駁。內容可以條列化和數據化的方式呈現,具體呈現自己的成果,惟並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數據化,對於數字不好看的內容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必須要謹慎篩選適合的內容。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學,透過論文帶出專業能力、連結至有興趣的職務。

繼「打造頂尖吸睛的履歷」座談會之後舉辦的是「面試必勝秘笈」座談會,讓同學們在投遞履歷成功後,也能完善的準備面試。首先提醒各位同學務必要保持電話暢通,隨時準備接聽應徵公司的來電,以免在接到電話時措手不及而無法在第一印象加分。面試官經常會以履歷表所撰述內容提問,因此對於履歷表的內容必須能百分之百把握、甚至能侃侃而談的程度。近期因疫情影響,或許有些公司會採視訊面談,謹此提醒同學務必要提前一天確認視訊設備是否完善、保持背景乾淨,準備面試用的專業服裝並練習讓視線與鏡頭保持平視,提前調整面試時的心態。服儀方面,建議以素面淺色襯衫、硬挺材質的長褲為主。若是要親自到應徵公司面試,時間以面試前20分鐘左右抵達面試公司大廳,避免過早或過趕抵達,稍作儀容整理、表現從容態度。

準備自我介紹時,可說明自身優缺點、最具成就感與失敗的經驗,以及如何處理壓力和挫折的經驗。說明處理挫折的經驗時,關鍵在於失敗後獲得的經驗,藉以強化與工作職缺之關聯性,應避免歸咎於自身個性或是把失敗歸咎於他人/外部因素。面試結束前經常會被詢問「是否有想提問的呢」,主要用意在於雙方交流並建立關係,建議可提出與產業脈動和專業新知等專業話題,避免詢問薪資升遷或興趣嗜好問題。然而,面試官可能會逕行反問「那你的看法呢」,因此也要事先準備自己的見解,展現出專業知識能力,以達成交流觀點之目的。

由於本系大學部學生多會繼續升學,活動參與者以碩士班學生為主,期望本次座談能提升同學們在撰寫個人履歷自傳及準備面試的信心與方向。TOP

電機系全英班交流座談

本系大學部全英班自110學年度起招生,在十月份舉辦「Learn Naturally, Speak Naturally-Best Ways to Learn English」互動演講活動,也搭配工學院English Table與電信學程共同舉辦「Taiwan Street Food Sharing」,期能協助全英班學生及早適應英語授課的環境。在學期末之際,除了詢問英語授課的授課老師和全英班導師的意見,系上也很重視學生的看法,特辦理交流座談會,了解同學們對於全英班的看法,以持續改善全英班的運作機制、補強不足的部分。

在期末考之前,邀請全英班學生與系主任面對面交流,收集到學生們對於授課老師教學方式、課後輔導、導生活動和系上舉辦活動的看法,希望可以多加辦理康樂活動和校外參訪,以助於認識中文班的同學並且接觸外籍生。此外,同學也提出對於校園內交通的改善建議,系上將會提供相關單位參考。TOP

系友會資訊

110/11/13(六) 歡迎畢業系友回娘家!

電機系成立迄今已達41年,每年度邀請畢業五週年的系級與其他系級的系友共襄盛舉系友活動,今年七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而無法舉辦活動,所幸在十一月時的疫情已逐漸趨緩,能順利辦理系友回娘家並邀請多位畢業30年的80級系友返校相聚!

本次活動地點不同以往,特別訂在校內西子灣沙灘會館享用午餐,餐敘的同時舉辦頒獎典禮,表揚在各領域有傑出貢獻且足為楷模的系友,以及榮獲系友會獎學金之在校生。110年推選電機系金心獎得主共四位:學士77級林豐利教授、學士87級溫朝凱教授、碩士79級/博士82級陳文祥教授以及學士83級陳建志董事長。傑出校友方面,由陳建志董事長(北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工商菁英類)及碩士78級/博士81級卓明遠教授(高科大電機系/學術卓越類)榮獲工學院傑出校友,實為楷模。在校生方面,由學士謝旻峰、碩士邱翔、博士趙偉霽及石如吟同學接受獎狀,表揚各位在校學生積極參與全國性或國際性專業競賽獲獎之榮譽。

期望疫情更為趨緩之後,能於中部以北地區舉辦系友活動,邀請更多系友踴躍參加活動、相互交流。TOP

系友演講:林省揚系友「電機領域技術在鋼鐵廠之應用與發展」

110年11月16日(星期二)邀請林省揚系友返校演講指導,省揚學長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皆是在本系獲得,研究專長為電機機械理論、磁路設計與有限元素分析等,畢業後即任職於中鋼公司研發單位,負責鋼鐵廠內電機技術相關議題之研究與開發。早期代表性之研究成果包括:JAVA軟體與資料庫、鋼胚電磁攪拌器設計、非晶質薄帶檢測技術等,近年來則致力於電磁鋼片與馬達產業技術開發。其迄今已累積的技術成就相當豐碩,因而於民國103年曾獲得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之肯定,且民國110年更進階一步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師獎」榮譽。

本次返校演講介紹電機技術如何在中鋼公司中發揮所長,說明中鋼公司相當重視研發和持續進修學習,近年來逐漸朝向綠能發展、減少碳排放,除了鋼鐵也開發馬達、汽車、機器手臂的矽鋼片等。省揚學長介紹了許多有趣的應用,例如:在攪拌鋼液時,因為溫度很高,必須利用電磁作用攪拌、線材鋼品RFID的識別並應用於ETC。中鋼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鋼板、條鋼、電磁鋼捲等,其中與電機領域最為相關的是電磁相關產品,電動車的馬達和變壓器都需要電機相關知識,透過提高馬達效率以達節能減碳之功效。

中鋼是台灣唯一的一貫煉鋼廠,現在隨處可見的鋼材約有80%以上是中鋼產品,鋼鐵廠運用了很多電機知識與技術,如電磁鋼片(矽鋼片)的應用觸及電動車,越高等級的電磁鋼片就越能減少損耗,在不同場合與應用情況,會採用不同厚度的矽鋼片,目前中鋼公司製作最薄的鋼片厚度僅0.15mm。電磁鋼片中的矽是為了增加導磁性,可以提高馬達效能也不易過熱,藉以省電、節能減碳。相信系上學弟妹在聽了這場演講之後,對於中鋼有了新的認識,推翻了多數同學對於中鋼屬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了解鋼鐵產業涉及了相當廣泛的技術,透過引入智慧化系統,減少不必要的職災風險,並且把人力資源級中在更需要的方面,提升整體競爭力。TOP

系友演講:卓明遠系友「宇宙文明起源之探索-一位外星人的觀點」

110年11月30日(星期二)邀請卓明遠系友返校演講指導,卓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榮獲本校110學年度工學院傑出校友。本次演講主題不同以往的科技或能源等學術知識演講,而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進行探討。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各物種因應環境衍生出不同型態,人類在宇宙中是很渺小的,也提及其他星系上或許是存在不同生命個體的。首先分享了許多以前在電機領域求學的故事,特別是研究所階段的求學經驗對其生涯發展有很大影響,並講述自身在產業界和學術界的經驗。卓教授詳細解說自己所認為的宇宙起源,對於同學們或許是屬於較玄妙的議題,不過近起年來確實有越多的跡象顯示地球上有許多現象不像是人類能創造出來的,與傳統所相信的眼見為憑似乎有些不同,打破了我們直覺認為的常規。

鼓勵同學們即使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生命依然會按照規則前進,務必要心存善念做好事,累積自身善行。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處境,不論是求學階段或是出社會工作,在各種處境下會產生不同的心境,屆時則須保持自身初心不被外在環境影響。提及「修身養性」,並非是禪坐或禪拜,而是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對於遇到挫折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為什麼總是我?」但肯定有某些原因才造成此局面,例如:自身的怠惰或不成熟,建議在怨天尤人之前,不妨先自我反省並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

儘管這場演講帶來的意境並非所有同學皆能在聽講當下即完全理解,但卓教授在開頭已提及不論是哪一個物種,都是有同一目標,即為勸人向善、受益良多。期望透過這場演講,能讓同學們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去探索這個世界。鼓勵同學們要認真做好每件事情,就是最好的修行。TOP

111年7月16日(星期六) 系友同學會,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去(11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取消了七月份的活動,所幸在十一月時的疫情已逐漸趨緩,能順利舉辦系友活動並邀請多位畢業30年的80級系友返校相聚!今年七月份預定在中部或北部地區舉辦系友同學會,期能邀請中北部的系友們踴躍參與活動,讓氣氛更熱絡!詳細活動訊息將會再行公告周知。 TOP

千人仟元百萬助學募款活動

系友會制定各類獎學金,包含:在校生的傑出、超群及優秀獎學金與安心就學助學金、鼓勵系友子女敦品勵學的系友在學子女獎學金等。各項獎助學金申請辦法,請參見電機系網站「中山大學電機系系友專區」。

線上捐款系統

TOP
師生榮譽榜 徵才訊息

賀!劉承宗教授自111年1月起擔任科技部工程司電力學門召集人

賀!洪子聖教授團隊榮獲第18屆國家創新獎-創意防疫科技類

賀!莊豐任副教授指導碩士生黃奕翔、藍弘傑、蔡明哲參加「2021電子元件暨材料國際研討會」(IEDMS)榮獲最佳海報論文獎。

賀!學87/碩89/博98級系友 林省揚博士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110年度之傑出電機工程師獎

賀!學87/碩89/博98級系友 楊詠宜博士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10年度之傑出工程師獎

賀!博106級系友 蔡智宇博士獲選IEEE AWPL 2021年Outstanding Reviewer

賀!陳伯煒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生翁健愷參與市政府「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由50隊競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技術實作組第一名。

賀!陳伯煒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生吳品翰發表學術論文「基於監督離散雜湊之張量資料模型」,榮獲2021年第26屆人工智慧與應用研討會(TAAI 2021)「最佳論文獎」。

時代基金會 新創育成中心Garage+ Project Coordinator:計畫專員

KKCompany Tomorrow Lab 種子培育:軟體開發人才

東元電機TECO:資通訊工程處專案工務課

亞馬遜AWS:雲端工程師

半導體外商KLA:製程、設備和裝機工程師

加雲聯網

TOP